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让我们沉浸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教师,也是一个年轻的职业,让我们跟年轻一代不断成长。
距离2006年第一次站在讲台上,到现在已经过去16年了,不仅仅是知识的迭代,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更是在不断更新和打磨。记得2006年首先接受了美国杜肯大学博隆教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范式培训,作为一名新教师的我打开了新境界,开始意识到,原来课堂不只是教师——拿着教材——站在教室的范式,还可以是学生们一起探究和辩论的过程。
渐渐地,教学流程也随着与一批批学生的合作不断地精进和打磨,变得越来越完整。当我沾沾自喜时,曾经是西安外国语大学的院长,当时任欧亚学院外国语学院院长的余宝珠教授给我上了一课,到现在还清晰的记得,她说:教学是一个迭代的过程,目前你还在自我摸索阶段,所有的成果都只是个人教学心得,理论高度在哪里?学习标杆又在哪里呢?听到这些话不仅让我茅塞顿开,是呀,理论高度和学习标杆才能促使我在正确的道路上不断钻研,这个时候感谢教师发展中心的培养,让我不断接触教学方面的大咖,也不断接触各种先进的教学范式。短短几年不仅学到了BOPPPS、对分课堂等多模态的教学模式,也启发我不断思考,融入我的教学实践中,设计出符合欧亚学院学生的教学流程。之后,教发中心辅导我将这一教学流程在各大场合进行分享,分享的过程也是精进和打磨的过程。
感谢教发中心的培养,我可以两次站在欧亚学院主办的全国教师发展论坛上发表演讲,第一次的紧张和第二次的收放自如都让我不断成长,记得第一次关于OBE教学方法改革主题分享完毕后,得到华中师范大学田媛教授的频频点头和认可,第二次站在对分课堂创始人张学新教授面前,分享对分课堂和BOPPPS融合的教学方法改革主题后,最后张老师对各大高校老师说:“王茹老师已经将PAD融会贯通并且进行了创新应用,我非常认可。”给了我更大的鼓励和勇气,不久之后,便推荐我在首届全国对分课堂教师发展培训论坛进行分享。
2018年,教师发展中心带领我们一行7人报名参加了全国高校教学发展网络年会,正逢此次论坛在西安举办,我们一行几人带着各自的成果报名参加,并多人获得在论坛上发言的机会。这次西安欧亚学院老师的演讲在论坛上也得到在场多所院校老师的认可,并收到北京大学汪琼教授邀请,在中国大学MOOC上开设了“玩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教师培训课程,离我们向卓越课堂这一梦想又迈进一步,目前全国参与学习的人数达到4万人,每次参加全国虚拟教研室时都会收到学习过的老师频频点赞,内心怎么不充满骄傲和自豪。
2021年在教师发展中心的大力配合和指导下,通过校内选报,代表欧亚学院参加了全国第三届混合式教学比赛,录制视频和反复修改,不断地打磨教学设计,有着艰辛的苦,但更多的是收获的甜。这次比赛是全国范围比赛,全部匿名,靠的是勇气和实力,最终获得了“设计之星”的称号,不仅仅是对我教学设计的认可,更是对这段时间给予我帮助的所有领导和导师们的认可。截至目前,我已经对6所985、211的骨干老师们进行过各种教学范式和教学模式的培训,每次开场,我都会非常骄傲地说一句:“每次回顾过去,我不是在考证,就是在考证的路上,我的一步步成长离不开欧亚学院,离不开教师发展中心”。其实不断打磨的过程,正是一步步体验教学之美的过程。
体验教学之美,不仅仅是专家和同行的认可,还有我可爱的学生们的支持和合作,如何将我的所学应用到实践中,学生是最好的发言者。自从教学以来,每次上课后都会留下课程反馈,也就是后来的教师反思日志,翻开历史,发现积累的教学活动已经近50个,其中有成功案例,也有失败教训,但相信不断改进,失败教训也是会转化为成功案例。回想和学生们一起成长的经历,全部是甜蜜回忆。爱是可以传递的,也是相互的,你对学生的一片倾心,就会获得她们的认可和满意。从任教到现在,不论怎么改革学生问卷,我都会获得学生的高满意度,2017年的100分更是让我印象深刻,感动至今。每次也会认真去参考学生反馈,她们的问题和疑惑都是我不断改进的动力。
学无止境,2022年在学校的鼓励下,目前通过层层考核和选报被马来西亚国立师范大学UPSI录取,即将攻读教育博士TESL对外英语教学专业,我会努力拼搏,将国外的先进经验学习融会贯通,全部毫无保留的回馈给我的学生和一直培养我的学校。
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一步一个脚印的走下去,回顾过去,看到的是自己的足迹,而不是轻轻淡去的足印,这便是我一直前进的动力。只有努力和拼搏,体验教学之美,打造卓越课堂就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前进的动力,未来已来,继续撸起袖子加油干。
(通识教育学院 王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