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告

新闻报道
位置: 首页 > 新闻公告 > 新闻报道 > 正文

我校八名教师在2024西北地区高等学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联盟年会上进行演讲发言

作者:姚峘、李楠、张冉昕、徐海冰、吴永超、郭海玲、韩洁、张璐   时间:2024-07-09   点击数:

  2024年7月4日至5日,由西北地区高等学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联盟主办的2024西北地区高等学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联盟年会暨数智教育赋能教学创新研讨会在酒泉职业技术学院顺利召开,来自西安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长安大学、陕西科技大学、宁夏大学等75所高校的180余名专家、一线老师参加了本次研讨会。在教师发展中心组织下,我校来自各二级学院的27名老师进行了投稿,其中8名老师的稿件获选在分会场进行演讲发言。



  7月5日下午,在本次年会的分会场一 “数智赋能教学创新”,文化传媒学院姚峘老师以《创建“问号”课堂,培养“问题”学生——AI时代课堂教学创新策略初探》为主题,从教法-创建“问号”课堂;学法-培养“问题”学生;考法-学为所用三个方面,结合西安欧亚学院学生的学情实际,和大家分享了她在AI时代,进行的数智化赋能课堂教学的创新与实践,受到了与会专家及同行的高度关注。



  西北大学教师发展中心主任英卫峰教授认为,姚峘老师抓住两个关键词“问号”和“问题”,将自己的教学实践有机串联起来,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课堂创新策略,相比只是将新技术用在课堂的炫技,这种来自一线实际教学的经验总结和数智赋能教学的创新探索更为珍贵。


  在分会二场“如何焕发课堂教学创新活力”上,文化传媒学院的李楠老师做了主题为《基于OBE理念深度报道课程课堂教学创新与实践》的发言。李楠老师凭借其丰富的行业经验,紧密结合我校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定位和新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积极在OBE(Outcomes-Based Education,基于结果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对深度报道课程进行了创新性的教学设计与实践。课程设计以学生的学习成果和产出为核心,精心构建了课程的“知识模块”和“知识矩阵”,清晰界定了学生在每个学习阶段应掌握的内容和预期达到的成果。全新的课堂创新与实践,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和以成果为导向的学习,有效培育了学生将知识应用于实践的学习观念,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和职业选择“赋能”。


  发言结束后分会场的主持人程教授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其发言内容充实、研究思路条理清晰,特别是围绕深度报道课程所构建的“知识模块”和“知识矩阵”,展现出缜密性与创新性。程教授还提出了系列中肯的建议,鼓励一线教师们在未来的类似课程教学中,借鉴、采纳与应用课程构筑的“知识模块”和“知识矩阵”,进一步细化“知识模块”的学习成果。同时,程教授也提及了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优化评价机制的重要性,确保学生能够真正学有所获,将所学知识有效运用于实际工作中。


  我校人文教育学院院长助理张冉昕老师在分会场三“虚拟教研室等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分会场进行了《数字时代,应用型高校“以学生为中心”的自适应学习系统构建》的主题分享。张老师从“以学生为中心”及“自适应学习”的理论出发,分享人文教育学院“学年课程主题、项目式教学、职业技能考核体系三位立体的自适应学习系统”构建的实践探索与成效。

  兰州交通大学教师发展中心余莉主任表示,张老师的分享回答了她对于“西安欧亚学院为何如此重视教育教学改革、为何在此次会议中有诸多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在各个分论坛进行分享研讨?”的疑问,是学校坚持数十年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改革,催生了各个学院诸多层面的教育教学改革初见成效。同时,余老师也充分肯定了张老师在报告中体现出的人文教育学院师范生培养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理念坚守与实践创新。


  文化传媒学院徐海冰老师在分会场三做了题为“从传统到智慧:混合式学习的创新路径与实践”的主题分享。徐老师以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周内容为例,详细阐述了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我校文化传媒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成功应用,并现场展示了学生的实践周作品,引起了现场其他院校老师的浓厚兴趣。此外,徐老师还向与会者介绍了我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杜比审听实验室,并热情邀请在场院校专家领导到校参观交流。这一邀请得到了现场专家领导的一致好评。


  兰州交通大学教师发展中心余莉主任表示,徐老师的分享让她深刻感受到了我校混合式学习的有效开展,同时也看到了同学们的学以致用,充分体现了我校在推进应用型培养模式方面的显著成果。徐海冰老师的精彩分享,不仅展示了我校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成果,也为其他院校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会计学院吴永超老师在会场三做了题为《财务信息化工具与应用》混合式课程建设的主题分享。吴老师提到数字技术成为引领经济的核心力量,数字经济的发展带来的效率增长和产业的增加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吴老师首先对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数据价值化的转化过程进行了分析,明确了加快推进数据价值化进程是发展数字经济的本质要求。吴老师向与会嘉宾介绍了西安欧亚学院的基本情况和会计学院各专业的发展定位,结合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分析了目前财务类专业实践课程建设的背景,介绍了“会计+信息化”的课程体系建设思路,分享了以会计学、计算机科学、管理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综合性实践课程的建设过程,提炼了财务转型背景下数智时代财务人员的核心素养,同时,明确了在进行实践课程建设过程中需要注重实践课程的育人性,秉承“立德育人”理念,通过模块化的思政内容把学习内容转化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传递给学生,将“三全育人”的理念扎实融入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

  兰州交通大学教师发展中心余莉教授肯定了西安欧亚学院近年来的发展,对我校开放的办学理念及教师发展和培养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余教授提到,我校教师积极参与本次西北地区高等学校联盟会议,体现了学校对于教师培养工作的重视程度,通过本次学习与交流,必定能够促进专业协同发展。同时,余教授认为吴老师在实践课程建设方面能够结合专业发展定位,搭建实践类课程学生学情分析观测点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教学设计的内容助推任务驱动实践项目的有效落地,通过线上学习资源的推送、线下工具及平台的实践,能够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个性化学习体验。


  通识教育学院郭海玲老师在会场四“创新赛获奖教师分享与示范”中做了题为《教育数字化转型下通识写作课混合式教学改革与实践》的主题分享。郭老师首先介绍了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内涵和途径,接着指出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如卢梭所说的“教育即生长”,是如泰戈尔所说的“培养学生面对一丛野菊花而怦然心动的情怀”,是帮助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具有较高的人生意义感、社会责任感。在数字技术的加持下,为了实现教育的终极目的,郭老师详细阐述了通识教育学院写作与表达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得到了现场专家和教师的一致好评。

  分会场主持人西安培华学院教师发展中心张伟主任表示,郭老师的汇报让他看到了我校切实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尤其是课程在提升学生通识核心能力、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健康高雅的审美情趣等方面所作的努力值得借鉴学习。


  在分会场六“新时代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我校工商管理学院的韩洁老师进行题为《基于“三阶三导双线混融“模式的课堂教学创新实践》的演讲发言,韩洁老师详细介绍了《旅游开发与规划》课程在该模式下开展的教学改革举措,该模式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采用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设计思路,情景项目为主线贯穿始终,在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资源、教学组织、考核评价等维度开展系统化的创新实践,实现了“知识-能力-素养”全人培养、支架式教学引导、双线混融下的分类教学以及“全过程-多维度-多主体”的成果导向评价。

  韩洁老师的发言受到了会场专家及参会教师的高度认可,西安科技大学教师发展中心综合办公室主任朱瑾钰老师认为该模式有效提升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在能力与素养提升、产学项目实践、学生竞赛、实习就业等方面效果显著,韩老师在课堂创新中的诸多举措,为参会老师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人居环境学院张璐老师在会场六中做了题为《人居数智新工科:焕发课堂教学活力的策略与实践》的主题分享,受到了与会专家及同行的高度关注。张老师首先探讨了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教师面临的教学挑战与机遇,强调了数智技术在工科教育中的重要性与应用前景。接着,张老师详细介绍了人居数智新工科的教学改革策略,包括课程体系重构、教学方法创新以及实践教学平台的搭建。她重点分享了如何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手段,优化课程内容,实现个性化教学,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在分享过程中,张璐老师还展示了西安欧亚学院的AI集成平台,以及人居环境学院在数智化教学方面的一系列成果,这些生动实例让与会者深刻感受到了数智技术为工科教育带来的革命性变化。

  张老师的分享得到了现场专家和教师的广泛赞誉。此次分享不仅展现了西安欧亚学院在数智教育领域的积极探索与实践成果,也为其他高校提供了可借鉴的教学改革新思路,进一步促进了高校教师间关于如何利用数智技术提升教学能力的深入交流与合作。






   供稿:姚峘、李楠、张冉昕、徐海冰、吴永超、郭海玲、韩洁、张璐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