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入职欧亚,我就有幸参加了学校教师发展中心组织的新进教师培训,全面地学习了李笃峰老师关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与技巧的培训课程、张娜老师的“人才培养方案解读”、衣新发教授关于课堂创新的讲座等各种类型的、多元化的培训。虽然我是欧亚学院的新进教师,但也曾有过几年的一线教学经历,对我而言,重新回归教育行业,重新回到熟悉的讲台,各位老师的课程给予了我在教学、个人发展等方面新的启发,让我再一次在欧亚遇见了教育的美好。
李老师的课程使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内涵,其强调了教学应当从传统的“传授模式”转变为“学习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高质量教学活动的共同创造者,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的主要目标。因此,作为教师来说,在课堂中应当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根据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寻找合适的教学方法与技巧。
在培训课程中,我印象最深的是那段《刚刚好》MV的问答环节。几乎所有人都答对了视频中没有明确说明的问题,而错误率最高的,恰恰是MV中唯一用语言和文字叙述过的男主角身份。这个结果让我意识到,作为观众,讲授的内容吸引力远远小于视频、画面的冲击力。如果希望学生能够在90分钟的课堂中持续地保持热情和注意力,就要不断转换教学方法和技巧。例如李老师推荐的“课堂酷”,可以通过“纸条范”、“快抢”等环节设计问题,让学生即时参与到互动中,并能够实时获取结果,高效地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另外,将课程内容以动画短视频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也是学生预习、复习过程中的非常有效的辅助工具。我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中还需要不断反思,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而张老师对人才培养方案的系统性解读,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到,我们的教学活动的目标是要为社会培养行业所需人才,而不仅仅是停留在这门课程的教学层面。因此,课程的设计要围绕着专业人才画像,以需要培养学生什么样的技能为出发点;而每一堂课的教学就将这些技能不断分解,一步一步地激发出学生们的潜能,逐渐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同时,人才培养方案使我能够整体性看待专业的发展规划,学习如何站在培养学生、服务于区域发展的角度去对待自己的教学。
关于课堂教学创新,衣新发教授的课程详细地展示了教学设计的全流程,从教学目标设计到教学过程设计,从课堂教学创新点到课程思政元素的切入点,深入地剖析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实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互动,如何在教学内容上进行学科的交叉,不断促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创新。衣教授将创新扎根课堂,我也深受启发,一定要将这些创新性理念对标到我今后要讲授的课程中,继续热爱教学、潜心教学。
在教发中心老师的推荐下,我阅读了《人是如何学习的》一书。在书中开始,就指出了该书的观点是由建构观点而起,即我们每一个人都是通过自己过往经验记忆,已掌握的知识,还有当前需要来建构当前世界的。我们自身建构了世界,并建构了世界的意义,而非我们发现世界;世界意义也非原已存在,而需要我们自己去建构。在本书中,我了解到专家与生手的区别,学习迁移过程是如何发生的,儿童学习的特点,还有我们的大脑运行机制等方面,从科学的角度认识了学习的原理。这本书的后半部分从教师层面出发,以一些优秀教师事例,指出教育者应该怎么做,并提出学习环境设计,包括以学习者为中心、知识为中心、共同体为中心等几个维度考虑,其中提到评价可分为终结性评价,如期末考试;以及过程性评价,如课堂发言等,提升了我在相关理论层面的认知。
短短的一个月培训使我收获满满,我重新认识了教育的本质,怀揣着一颗初心继续探索。来到欧亚的校园,是一个新的开始,愿未来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