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位置: 首页 > 正文

高等教育中两种博士研究生训练:共性与不同 ——欧亚教师力提升系列活动

作者:教发中心   时间:2022-07-01   点击数:

高等教育中两种博士研究生训练:共性与不同

——欧亚教师力提升系列活动

教学质量的途径之一是来自教师的科研能力与成果,而科研也会对教学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为营造开放、合作、交流、兼容并蓄的学术氛围,拓宽学术视野,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20226月28日,教师发展中心、通识教育学院联合组织两场“欧亚教师力提升系列活动”。

本次活动邀请二级学院有相关需求的教师,尤其是正在进行博士课程攻读以及计划博士课程深造的教师,旨在通过分享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各自科研实际经历、提供实际案例,来了解与学习研究方法(质性、量化、混合方法)在科研中的使用。

6月28日上午,由孙建荣副校长团队王晶晶博士作了“混合研究方法的设计与实操”主题讲座汇报。王晶晶博士以自身博士论文撰写为例,将其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对混合研究方法的前期了解与掌握(功能、类别、具体研究);二是设计与实施;三是结果与讨论、结论部分的描写。通过对这三个阶段的详细解读,将研究方法应用与选择的重要性传递给各位老师。

D6406

首先,要了解混合研究方法相对于单一研究方法具备多重检验、互补、铺垫以及厘清的功能。根据实施顺序、研究比重、混合阶段将混合研究方法分为:多重检核设计、镶嵌式设计、解释式设计、探索式设计四类。判定自身研究是否适合混合式研究方法,根据研究问题导向、理论基础导向、方法预想实施可能性这三个角度进行分析。其次,王博士向参训教师介绍了她所选择的混合研究方法,以量化与质性结合为基础,设计问卷与访谈内容,并讲述了问卷设计的注意事项以及问卷测量信效度的检验。第三,王博士将其博士论文结果与讨论部分撰写思路进行介绍,主要包括,厘清根本依据——所使用混合研究方法的种类,描写原则——客观性、学术性、系统性,以及数据的呈现。最后,王博士与参训教师进行交流,通过问与答环节,对教师们提出的各项疑问做出解答。

6FF96

6月28日下午,由王晶晶博士、秦若曦博士以及通识教育学院黄鑫博士为主要分享人,开展“高等教育中两种博士研究生训练:共性与不同”交流研讨会。本次交流研讨会以自身完成的科研经历或成果作为案例分析,重点是如何设计与使用相关研究方法

82EA1

孙建荣副校长作为主持人,他提出:培养沟通交际能力就是通过口头和书面之表达而呈现的展示;逻辑推理能力就是通过对现象(演绎、归纳)的分析而呈现的展示;审辩式思维能力就是在分析结果(支撑)的基础上,通过对(基于理论的)研究对象(问题)做出判断(结论)。而最终目的是培养审辩式思维意识,在能力的基础上形成自我的部分,包括意识、习惯、行为、结果。以此内容为引,三位主讲人分别将各自读博期间对研究方法的认知、学习、训练以及遇到的困难和经历为在场老师一一分享,整场交流会老师们积极参与、现场气氛活跃。

7AB5B

79B4C

本次“欧亚教师力提升系列活动”以研究方法的角度出发,分别从研究方法的实际应用与选择、读博期间研究方法学习的相关经验展开,为参加的在读博士、预攻读博士学位的老师带来强实用性、可操作性的引导,老师们纷纷表示此次交流形式新颖,受益匪浅,期待教师发展中心后续组织更多相关主题的交流活动。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