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欧亚学院教师发展专职人员能力提升分享会顺利召开
2022年4月14日,西安欧亚学院教师发展专职人员能力提升分享会在孙副校长的主持下顺利召开,教师发展中心全体成员参加了本次活动。
孙副校长首先介绍了教师发展专职人员能力提升的目标,通过“高等教育基本共识”“高等教育中教师发展活动”“教发活动设计”等主题的分享,提升教发专职人员所需能力,本次活动采取“个人分享+专题培训”方式进行。

个人分享
个人分享环节,大家围绕“在国际专业认证理念影响下,高等教育是否在教学/教师/学生方面有统一的要求/期待”展开交流研讨。
赵老师分享: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体验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我们需要用理念去引导教师发展,关注教学效果的改善。
许老师分享:OBE理念强调围绕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设计,如工程认证标准对学生的期待除了专业知识与技能外,还包括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创新意识、国际化视野等。
李老师分享:国际专业认证的目标是质量,办学质量要实质等效,教师发展考虑是否要按认证要求。教发活动通过讲座等形式促进教师定义课程、学习成果的能力;以讲座、咨询、午餐会、学术共同体等措施促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通过咨询辅导、专家沙龙等形式引导教师展开反思研究。
张老师分享:关于美国教师职业的标准:教师应致力于学生发展和学生学习;教师应掌握所教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及教学方法;教师应该负责学生学习的管理和监测;教师能够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教师应该是学习共同体的成员。
强老师分享:国外高校多为自主办学,授予学生文凭需要通过认证。通过专业认证要达到一系列的标准和要求,教师为达成这样的标准,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是否可以把专业认证定义为教师发展的目标之一。
寇老师分享:美国的教师培养计划由基础培养、职前培养和高级培养组成。引申到具体的教师发展培养项目中,为了促进教师培养的专业化,是否考虑建立一些认证标准,如教学设计师项目,制定相应的资格认证标准,对培养的过程与结果进行关注和引导,促使其发展更加专业化。
梁老师分享:高等教育对高校教师在大众化发展、信息化发展、专业化发展以及国际化发展的过程中,对教师教学能力、研究能力、实践能力等产生很多新要求。
杨老师分享:国际专业认证下的人才培养理念有3个方面,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持续跟进,OBE的内涵也是同样三点,思考不同类型、不同学科对于教师的认证如何定义,标准依据该如何选择。

专题培训
在各位老师分享的基础上,孙校长以“高等教育认证—价值之体现”为主题进行了专题培训。

一、专业认证与院校认证目的之区别
孙校长从三个问题引导老师们进行思考:“认证”=“高质量”吗?高校与社会知道“认证”是干什么的吗?高校都需要做“认证”吗?并分享了国外专业认证的一些做法。比如会计专业通过了专业认证,那么其他学校的会计专业会认可我们专业的所有东西(专业互认),就是实质等效。换句话说,假如要是实行学分制,这个专业的学生学了一年两年以后,转到另外一个学校,是被会认可的。

关于“院校认证”,质量更为宏观,体现在保障社会安全。从字面看来,好像与教育没有任何关系,但实际存在间接关系,就是学校和社会关系的具体体现。学生入校4年后完成学业到社会上工作,工作的结果是生产合格产品、产生价值,对于学生未来在职场中产生的价值/提供的结果,一定要有质量的保证。

孙校长谈到从教师发展的角度而言,如果将认证作为教发的一个参考、一个基准、一个框架、一个支撑,要了解所做的工作和认证的期待怎样去结合。
二、对课程设计与课程成效评价设计之影响
影响度:设计(+++)、教与学(+)、结果评价(+++++)
如果将认证作为教师发展与设计活动的依据,就要思考教师发展如何与之对接。从课程设计角度考虑,北美国家教师发展工作主要是帮老师设计教学大纲;从教与学角度考虑,主要是教学法的培训。教学法和教学方法是两个概念,教学法是理念,教学方法是具体的工具;从结果评价角度考虑,指学生离校之前在学校4年学习的各种成效。

三、对教师之影响
影响度:设计(+++++)、教与学(++)、结果评价(+++++)
认证对教师没有直接影响,在认证过程中不能对教师有任何干预,从这个角度讲,对教师没有直接影响,但存在间接影响。比如结果评价是教师经常遇到的问题,教发可以开展学习结果评价相关活动设计。

四、对学生之影响
影响度:学(+++++)、习(+++++)、其它结果/成效(+++++)
一是认证的要求,即对投资者、利益相关者的问责制;二是对社会的承诺,指学习中的“习”(作业等活动),在大学里面4年内必须产生“习”,只有学是不完整的。三是大学不是以课堂为主,学习成效更多来自于课堂外。
从教师发展的角度来考虑,怎样把认证对学生的期待进行转换,需要从“以学为本之课堂教学、以习为终之学习参与、多元成长”方面进行关注。

五、高等教育教与学基本共识
关于高等教育教与学基本共识,孙校长解释高等教育始终需要回答的“问题”是“学生如何学、教师如何教”。关于“学生如何学”,首先要了解学生,斯坦福大学给老师的建议是从两个角度入手,一是学生学习的层次,二是学生学习的策略。学习一般来说有两种分类,即浅层学习和深层学习,终极目标是帮助学生从浅层移到深层,那么就要考虑相应的活动怎么去设计。关于“教师如何教”,需要考虑教师教学的设计与策略,包括教学观念影响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等。
最后,孙校长强调培养学生的“审辩能力”是高等教育的核心之一,培养成效要看学生是否具备筛选信息的能力、是否能在任何情况下具备辨识能力。当前高校培养了学生多种能力,带来的价值不是给学生的,而是给社会的,即学生具备了这些能力后,受益的是社会,不是学生。如果从学生角度考虑的话,需要在最终如何能使学生受益的层面进行设计。

通过孙校长的培训分享,大家对“高等教育国际专业认证”“高等教育教与学基本共识”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与理解,为教发活动设计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指引,后续教师发展中心将持续优化教师培养体系,为教师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