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今年八月底入职以来,我参加了学校“2021年度第二期新进教师培训”,聆听了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学校领导的专题讲座,受益颇深。各位老师以鲜活的案例分析、丰富的知识体系、精湛的讲授技巧,给了我深刻的触动,使我在每次培训课堂上都能感受到强烈的思想冲击。
在一次次的学习中,一方面,我颇感自己的责任重大、知识贫乏;另一方面,我在思想上得到了提升,知识水平方面得到了充实拓宽,眼界得以开阔,思考问题也能站在更高的立足点。关于教育教学,我积蓄已久的许多疑问得到了解决,受到了启发,从而对教育与课程设计又有了新的认识。通过这段时间的集中学习,我的教学理念得以适时更新,努力适应着现代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的要求。理论上的进步,也促使我的教学方法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不断学习真正地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增强自身教学能力,提高教学水平。下面,我将结合培训学习心得及入职以来的教学实践,总结以下几方面:
一、 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授人以渔”
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我院依据现代教学理论,在教学过程中十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重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在帮助学生树立学科思维、传授学科知识及技能的基础上,还应该教会学生如何获取、掌握所需知识和信息的方法,培养学生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在每一节课的课堂设计中,我们可以设置一些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环节,而不是单纯强调结果本身。在适度掌握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教师也应该注重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努力关照不同认知水平、不同学习特点的学生的不同需求,使所有的学生通过自己的课堂都能学有所获,真正做好引导者的角色。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学习先进的现代教育理念,并在教学中加以贯彻,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和创新能力,进而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二、因材施教,善于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我院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这就意味着教师应该鼓励大学生自主学习,并向先贤学习,启发学生的探索式学习及创新式学习,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内驱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因而,作为人文教育学院的一名英语老师,我在课堂教学中,在充分了解学生基本情况的前提下,我采用了对比式,启发式、讨论式,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讲授、辩论、讨论、见习等多种教学形式,让每一个学生发挥自身特长,都积极参与到教与学的各个环节,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发挥其批判思维能力,通过一次次的团队及个人活动,激发了他们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从而收获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引导学生良性沟通,促进教学效果
良好的教学效果是教学设计的主要目标之一,而教学效果评价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对于课程的接受与吸收程度,除了与教师的专业素养息息相关以外,也涉及到师生关系。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是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教师,在履行“传道、授业、解惑”的基本职责外,也应接近学生,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和课余活动等方面的基本情况,从而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在课余时间,我们可以适当拓宽师生交往渠道,对于学生的疑难问题,能够做到沟通。更重要的是,我们不能简单地以课业成绩的好坏来评价学生,更不能为学生贴标签。几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意识到,学生的成长是日新月异的,教师饱含着爱与责任感与学生进行沟通,并以身示范,鼓励师生之间的良性沟通,从而建立起友好而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将非常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良性的沟通,不但可以使学生受益,也能让教师及时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做到教学相长,更有效地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提升自身学术能力,做终身学习的榜样
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关键因素,作为教师,持续不断地进行本专业及有关学科的科研活动,能够加深我们对本专业本学科的理解和认识,获取最新、最先进的科学知识,由此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和体系。同时,高校教师也应博览群书,丰富跨学科知识,从而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认知结构。教师知识结构不断改善、学术水平持续提高,能够给帮助我们拓宽教学思路,引导我们站在新的高度及不同的角度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更新,不管丰富和优化自己的教学内容及形式,和学生一起开展生动、灵活的学习活动。
因此,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的同时,教师更要以身作则,持续自主学习,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强化教学学术观。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教师首先要持续地更新专业学科知识体系,密切跟踪所授学科的前沿,驾驭所授学科的内容,进而与教学实践相融合,开展基础教学研究,积极研究探索教学规律,从教学实践中探究理论问题的相互联系,努力提升自身学术能力,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实现科研能力与教学能力、个人发展与学校规划共赢。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通过学校为我们开展的一系列丰富的培训学习活动,我对于教学活动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升,这也激励着我更加勤奋、踏实地在教学和科研的园地里躬耕,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添砖加瓦,为国家的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微薄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