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告

新闻报道
位置: 首页 > 新闻公告 > 新闻报道 > 正文

新进教师分享系列之:通识教育学院孟鹏程老师分享关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学改革的感悟

作者:教发中心   时间:2021-12-27   点击数:

经过近几个月来的培训和所阅读的赵老师的系列论文,对我本人产生了如“桃花源中人”,“不知有汉,何论魏晋”的巨大震撼,虽然作为一名新入职的大学毕业生似乎没有什么资格谈论教学,但是有着接近二十年的“传授”模式学习经历,使我有一定的发言权。作为一名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组的教师,在我的学习生涯中,虽仍以“讲授”模式为主,但是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证悄然改变,似乎“以学生为中心”的提法越来越多。课堂互动、小组研讨、学生自己讲授等深得大家青睐。通过对于赵炬明老师系列文章的阅读,更加认可和坚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革命的时代即将到来。


一、“以学生为中心”——调整“教学生产关系”


要进行什么是“以学生为中心”的“革命”,首先要了解到我们当前需要被“革”的教学模式的主要弊端。,在传统“传授”模式下,我们的学习长期以老师和学校为中心的。这一点我们可以类比历史上传统统治模式里的君主与政府,因为学校与教师对于学生一直保持着管理、教育,学生、老师都比较默认地接受了类似于“填鸭式”的教授模式。类似于工厂式的模式对于学生进行批量化、标准化的“流水线式”教学。传统“传授”模式结构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结构分别见如下图1和图2


图1 传统“传授”模式结构图

EF82

图2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结构图


在赵老师文章中提到,这种教学模式与近现代机器大生产有关系,这种批量化的教学模式,在特定的时代,为中国缔造了很大“量”的人才,为中国的振兴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美国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兴起的SC改革,正在推动教育的深刻变革,杜威那句“拿昨天的方式教今天的学生,是在毁灭明天”对我来说尤为印象深刻。我们就是“传授”模式与SC改革交汇期学习出来的,拿着“传授”模式的旧武器是继续教学是不明智的,正像义和团民众无畏生死的大刀长矛打不过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一样,如果对于出现的新兴“教学生产关系”而漠视依然沿用旧的,就会被无情地淘汰,私塾教学随着科举制的消亡而湮没。现代信息革命的时代下,新时代需要人才绝不是旧有模式所能塑造出来的,必须要及时调整“教学生产关系”,以适应新时代对于人才发展的需要。


二、“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本应当就是“中心”


被传统的儒家教育和塑造了几千年的中华民族,往往给予教师在其专业领域的权威性“过高”,所以我们很少有人敢于喊出“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而能够打破权威的呐喊,其实正是众多学生的内心祈盼。而我回溯自己的学生时代,印象最深刻的不是把老师传授的知识记住了,而是对于老师教学内容的批判与继承,是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学习,是与老师和同学针对某些问题的“针锋相对”,当有人喊出“以学生为中心”时候,我才意识到,学生已经被放在角落里几千年了。教学的目的、对象一直是学生,而学生却不是中心,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怎能不被束缚呢?没有坏学生,只有坏老师。在这个随手就能查阅知识的年代,传统的知识似乎已经很廉价了,那么新时代的老师和学生关系必须要进行及时转换。更加关注学生想学什么,怎样学习更有助于学生适应这个时代,正是当下学校、教师教学思维转换的核心: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学习效果为中心。


三、“以学生为中心”——如何做?


1. 课堂形式上——互助课堂模式


首先,要打破传统课堂“一个人讲,N个人听”的“大水漫灌”般的授课模式,互助课堂可以邀请学生自主讲授一定的内容,针对将传统课堂的单项师生交流转变为师生、生生多项交流。还有一点,互助学习体现了“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原则,学生之间互助、齐学、共成长。其二,将授课更多地以类似于沙龙、茶话会的形式,让学生以更轻松、更加活跃的形式在课堂中掌握发言权和主动权。其三,拓展学生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和学习空间,不仅仅要将本学科知识教授给学生,更是要引领学生怎样学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模式,首先关注的是学生的发展,包括智力、道德、技能、思维、情感、意志等,通过教育教学对学生的成长进行引导,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使我深刻认识到挖掘所教课程背后的故事——“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和贯彻落实我校培养学生“五种能力”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最后,不仅要采取线下课堂授课的模式,更应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方式。


2. 教学内容上——重视培育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1自主学习能力层面。教师不应该把教学材料消化好后再教给学生,那么就剥夺了学生学习的机会,应当把相对容易的低阶学习能力放在课外,而在课堂上集中培养相对困难的高阶学习能力。老师能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认知模型,培养其学习能力是核心任务。以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为例,教学设计分为以下进阶层面:第一,罗列与复述中国近代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识记层面);第二,描述并解读中国近现代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基本规律(理解层面);第三,应用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解释历史问题的原因、过程和结果(应用层面);第四,运用所学的中国近现代的历史知识,对现实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进行分析与判断(分析与评价层面);第五,坚定“四个自信”,建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承担时代赋予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建构层面)。


2抽象思维能力锻炼层面。在 18 岁到 22 岁这个阶段,人的主要发展任务是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图3)。人的思维能力过了20岁之后就开始全面下降了(图4),如果我们错过了这个阶段,就很可能使学生错过这个理性能力发展的窗口期。大脑要认识外部世界,但大脑不能直接接触外面世界,于是大脑通过构建认知模型来认识和表征外部世界。

30955

图3 认知发展的层次与水平


11754

图4 从20岁到80岁的思维能力发展


大学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构建特定的专业认知模型。大脑的认知过程如图5所示。“学”是学生在自己头脑中构建认知模型;“教”是老师帮助学生构建认知模型。有三个方法检查认知模型:表征的有效性、逻辑的合理性、模型的真实性。如果学生能做到这些,他的大学教育就成功了。


939C0

图5 大脑认知过程示意图


3. “以学生为中心”要以学生真正的、长远的发展为中心


要让学生真正学了有用、学了受用,在品格塑造、实用能力提升的基础上提升综合能力。任何人都有惰性,以学生为中心绝不是单纯的以某个个体的、短期的、浅显的需求为中心。譬如,谁都喜欢玩手机、打游戏、谈恋爱,如果老师带着学生去做这些事情,学生肯定喜欢(暂时)。但我们不止一次听过父辈谈论自己上学时候没有好好学的遗憾,从长远来看,这种做法不是真正的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要狠抓课堂纪律、把握课堂质量,把课堂的掌握权和考核权真正归到一个学生与教师共建的基础上。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对学生真正的、长远的发展的考量和体制机制,就不是真正的“以学生为中心”。


4. 制度建设层面


学校领导层需要为改革提供价值、方向、战略和支持创设有利的宏观政策环境,实行全校性教学改革,开展普及性教师培训。积极邀请社会人士及学生参与制度改革,建言献策。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