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新进教师分享 | 杨宏宁: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杨宏宁,西安欧亚学院职业教育学院教师,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硕士,主讲《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幼儿教育研究》等课程。
高中学校墙上有一句名人语录:“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句话出自北宋思想家、教育家张载的《横渠语录》,大意为,为社会构建精神价值观,赋予民众生命的意义,继承发扬先贤即将消失的学问,为万世开辟永久太平的基业。
从教以来,我始终牢记教育的使命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导向,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质量观,培养会思考、重品格、善沟通,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及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生的青春是珍贵的,他们需要知识和技能,更渴求情感的港湾、价值观的缔造。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正如李笃峰老师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与实施技巧”培训课程中分享的一句西方谚语:教育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灯点亮。
教育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各式各样的教学方法,但就像这个世界不是非黑即白一样,没有哪一种教学模式是金科玉律,没有哪一种教学方法是完美无瑕的。对待教学方法的选择,我们应该结合自己课程和学情分析,吸取优点,避免缺点,在最大程度上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这学期的《幼儿教育研究课程》结束后,我也进行了教学反思,对专升本学生而言,基础薄弱和逻辑思维单薄的现状是老生常谈的现象,怎样以行动为导向将教育研究和学生的思维建立结合在一起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听取教师发展中心组织的系列培训课程及讲座后,我的课堂互动形式丰富了,并通过观察测验等方法,发现学生更青睐任务驱动类问题,以问题解决为教学线索不失为好方法。这也是我在培训中最大的收获:教师的教学是灵动的、创新的,不应拘泥于书本和教材。
备课不是磨洋工,抓大放小是核心。教育方法的核心应是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个性、兴趣及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但是也要防止极端或流于形式,因为教学中教师是主导,过分以学生为学习中心,容易导致学生知识零星片面,学不到系统的基础知识。
上学期我带的《职业道德修养课程》中有也很多体现学生主体的教学环节,学生自编情景剧,课堂氛围浓烈,但是我没有及时系统的梳理背后的理念和原则,也没有和对应的社会热点相连接,学生的理解和学习程度不够深刻,不利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古语有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应加强专业反思,不断改进教学的过程也是不断成就更好的自己!
教学节奏123,重点难点分得清。我认为这是教学中对教师最重要的要求,如果无法很好地把握重难点,会对重点知识的讲授蜻蜓点水,导致学生也无法分清重难点。教师认真地研读教材和参考资料,把握好重难点,关注并了解行业前沿,并且做好教学反思。
尊重学生种因果,因材施教创个性。人常说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学生是鲜活的个体,我们应尊重每个学生,鼓励他们大胆尝试。要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仅停留在创设教学情境上是不够的,教师首先要具有创新的精神,注重抓住一切时机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注意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反应等做出客观、公正、热情、诚恳的评价。
拿起放下盛一世,自由幸福立魂灵。教师的心理调适对教育事业至关重要,培训中李越老师提到心理压力是人与环境相互竞争生存发展过程产生的正常心理现象。既然它无法避免,我们只需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卢卓元老师分享中指出结构化思维、系统思维对改善工作思路和提升工作效率的重要性。的确如此,思维是一个人底层的思考模式,决定了他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说“思维决定一切”,看待事物的角度变了,你的天空就变了。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学生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但是学习又如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有时候间歇性努力和薄弱的意志是我们前进的最大敌人。方仲永天资非凡,却因没有接受后天的教育而由天才沦为普通人了,更何况我们大多资质平平,更离不开终身学习和专业反思。此次培训实为师逸功倍、左右采获、获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