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学术散文
位置: 首页 > 学术动态 > 学术散文 > 正文

2023年新进教师分享 | 黄馨平:活化知识,启迪心智

作者:   时间:2023-07-10   点击数:

2023年新进教师分享 | 黄馨平:活化知识,启迪心智

黄馨平,西安欧亚学院通识教育学院写作与表达课程组教师,上海诗词学会成员,复旦大学中文系硕士,研究方向为现当代文学和写作,多篇论文发表于学习强国、文艺报、天津日报等期刊。

在传统的农业社会中,师者,传道受业解惑是天职,作为教师应当以一个完美的理想形象出现,不仅教授知识,还向学生传授人生的智慧与经验,具有高度的权威性。由于资源有限,成就一位知识分子十分不易,由于纸媒的稀有和传递信息的有限性,教育教学活动也围绕教师及经典教材为中心展开。

然而时至今日,随着工业社会和第四次科技革命的发展,数字化、信息化社会的来临,以及现代社会平等和开放的社会氛围的形成,许多知识触手可及,高等教育中学生学习的内容、方式及渠道更加多样化,学习的模式更加丰富,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现出的个性和自主性也更强,对于自我发展的选择面更广。因此,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成为重要的教育新模式,以学生的学习、学习效果和发展为中心的教育,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习得技能,获取人生经验,还能够让学生在心理层面意识到自我价值的独特性,在能力层面发挥自我潜力,成为真正的“自己”。

那么,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体系中,教师能够做什么?换言之,我们应该如何帮助学生成就自我,总结为八个字便是“启迪心智,教学相长”。教师作为传授知识的主体,仍然起到核心作用,作为引导者、评估者和启发者,三种身份分别对应以学生的学习、学习效果和发展。

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即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要以“学”而不是“教”为中心,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应设计学习实践的环节,让学生在做中学习和反思,在应用中理解知识。

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中心重视学生的学习成果,一是要因材施教,面对不同水平和天赋的学生,找对方式,是打开学生心智的不二法门,譬如教师应广泛采取“阅读”这一形式激发学生的潜力,因为阅读作为普适性的方式,对于在某一方面不甚灵光的学生也有启发作用;二是要做好教学评估,可以采用前测、教师评价、互评、快速写作、自由讨论、三分钟表达等各种方式进行教学评估,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学习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得到的评价结果可以作为进一步准备和更新教学计划的依据。

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主要是能够理解和掌握学情,根据个体学生的状态和水平帮助其进一步发展。对于有潜力的学生,可以重点发展他的特长。在DNA《写作与表达》课程中,对于优秀的学生论文选题,将被推荐参加全国性的论文比赛。这就鼓励在专业学习中有能力、有观察、有见地的学生尽量发挥自己的能力,写出自己的思考,这或将成为他们更进一步探索此课题,甚至写成毕业论文的起点。

教师应尽量给予学生发挥的平台和空间。学生只有沉浸在自己的兴趣和热爱中时,才会激发出他们的激情想法,教师要给他们发挥兴趣的空间。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知识的积累同样重要,理智带来的权力感是作为一个“人”不可或缺的,这种权力感与“生而为人”的幸福和喜悦相链接。在心灵深处,学生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和研究者,期望自己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认知,而这些认知让我们不断深入理解生活,内心更加丰富充盈。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应当活化知识。“只有当知识成为精神生活的因素,占据人的思想,激发人的兴趣时,才能称之为知识。知识的积极性、生命力——这是他们得以不断发展、深化的决定性条件。”这是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对于知识的定义。诚然,死记硬背式的学习或可让人获得高分,但当知识未被理解和活用时,就相当于不存在,因其未能作用于思维也未能作用于生活。为学生传道受业,也应始终围绕着“活学活用”这个中心进行。

知识应该是发展的,知识体系也是在不断完善的。学习知识对学生来说应该是富有乐趣的,只要让学生乐在其中,教师才不会觉得过于心情焦躁或筋疲力尽,教学活动成为思维的趣味操练,活性的知识为思考与创新带来无可替代的乐趣,这才是学习真正的意义。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应当启迪心智。在尽量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同时,以教师的知识储备、精神气质和内心格局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师在课程设计案例选择方面,将正能量的积极价值观传递给学生,让课堂不仅成为知识的中心,还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历史和人文以及本学科特有的美感和在人类文明中做出的贡献。

教育是令人幸福的心智活动,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来说,都不仅是知识的摄取,还有思想的不断丰富和成熟。教师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不断提高自我修养,在教育中传递更加强大的能量。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