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文至此,落笔为终。回首往昔李洋老师教授的《音乐基础》课程,思绪万千。始于2021年九月金秋,终于2022年盛夏。课程接近尾声,沉甸甸的回忆悄然而至。
日月既往,不可复追。大一上学期刚进入校园,懵懵懂懂。不知道自己来到这里,学习“学前教育”这个专业会面临着什么样的机遇与挑战,心中期待又忐忑,当我看到我的课程表上有《音乐基础》这四个字时,猜想着今后是不是要沉浸在乐理知识的苦海当中。开学教育之后,我怀着好奇的心情开启了与《音乐基础》的旅行。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这段路程的开头着实让我有些百思不解,课程不是我所想的一直学习枯燥的乐理知识,而是一种我从来没有听说过的“节奏”结合“内驱力”的练习。记忆是由那时强烈的厌恶感所引起的,刚开始的我不知道每节课在学什么,心里十分抗拒,我理解不了那些所谓的“束缚”、“直接”的内驱力。我甚至觉得做这些动作很中二。这是当时班里大多数人的真实感受。在课上,我们班集体的交流不是很多,与李洋老师的配合也不是很流畅,因为大家都很不知所措,都很抗拒,我们不知道该怎么与彼此沟通、与老师沟通,无法真正体会课程当中的乐趣,所以那段日子和老师也产生了很多距离感与矛盾。课后作业需要写课程体验报告,我也专注于写下课程所学的内容,即对于具体内驱力的解释等等,很少写自己的想法、思考及感受,只是为了完成任务。
前期差不多就是这样昏昏沉沉,到了后期,我们慢慢习惯了课程内容,进行着机械的练习,好像就是在这个与小组、自己之间的次次练习,慢慢磨合的过程当中,不知不觉地老师与我们有了一些微妙的变化,课程开始更多的偏向于与小组、整个班集体的合作、配合与创作。可能因为最终期末考核也是跟小组内驱力的创编有关,所以在这个备考的过程中,我们开始有了对于课程内容自我的见解,每个小组也都开始频繁的沟通交流与表达,进行着期末作品的创作。这与我们班刚开始浑浑噩噩的状态截然不同。
大一上学期的课程内容跟本学期的课程内容衔接地非常紧密,在这个学期课程开始,我们首先进行了个人对于内驱力的复习,之后就是以大集体为单位并且添加了各式各样的乐器进行课程的学习,如“双响棒”、“手鼓”、“沙锤。”但这也都是在内驱力学习的基础上增加的,因为我们需要以集体为单位在击打乐器的节奏下通过各种内驱力进行即兴舞动,大家刚开始都是很拘束的,手脚僵硬,动作单一,看老师做什么我们便做什么,完全复制老师的表达。但让人意料之外的是,老师不再像上学期那样严格的注重我们课程的学习成果,更多的是作为一个引领者、一个帮助者的角度去指导我们完成练习,甚至在我们状态不好的时候不会像其他老师那样对我们进行指责,而是通过音乐、内驱力的表达帮助我们调整自己的情绪与状态。这也是我直到课程结束才意识到的。
因为时间紧任务重的原因,我们的课程进度很快,内容也比较多,随着时间的推移、课程教与学的配合度,彼此之间的进一步合作,同学与同学之间以及我们与老师的关系也不像上学期那样尴尬。老师更多的教导我们要通过内驱力和乐器勇敢的表达,表达自己的情绪,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大胆尝试结合内驱力将它舞动出来,通过这个形式进行与自己的对话、与同伴的对话,引导我们一步步享受与体验这个过程。老师时而让我们围坐成一个圈进行节奏的练习,时而手拉着手一起摇摆,时而放着歌曲自由跳舞。当我们之间出现联接问题时,老师就会当一座“连心桥”帮助我们完成联接。当有些同学没有很好的运用内驱力进行表达感到紧张和不好意思时,老师会领着我们找寻自己想表达的内驱力,并在适当的时机给予鼓励和称赞,这在无形中给予了我们莫大的力量,我们慢慢放开了自己,沉醉于每一次课堂,每一次的舞动当中。慢慢地,我发现大家的积极性都提高了不少,每个人都在舞动的创作当中加入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并巧妙地与同伴之间进行合作,直到最后的期末考试,大家也出色的完成了乐器与内驱力结合的舞蹈展示。
在最后一节课上,老师让我们每个人写下自己与《音乐基础》这门课程的故事,大家不约而同地提及到了对这门课程态度的转变,以及自己本身的变化。看着大家真挚地表达着自己跟这门课程的“爱恨情仇”。我热泪盈眶,我永远记得李老师当时说的话:
“其实今天大家的表达让我意外又不意外,从你们的动作到你们的文字,我都一直在关注。你们能看到自己课程体验报告分数的变化,是有在增加,而这个分数的变化不仅仅代表着你们的分数提升了,而是到后来随着我们的关系越来越融洽,你们有了真的感悟,真的在用心写,所以说今天你们的表达让我意外又不意外。因为这个是我看着你们一步一步成长起来,而这个成长是我认为对于这门课程,我做到这里,我的目的和目标是圆满了,这个目标并不是强调你们唱的有多好,跳的有多好,而是能和自我对话,能和他人之间对话,我们彼此之间都做了一个非常大的蜕变,是你们也改变了我,我以前根本不是这样,而这一次的经历也是我职业生涯中一次特别的经历,上学期我太严厉不行,不严厉也不行,于是我开始自省,我发现自己是有问题的,我开始思考作为一个老师能否认真去接纳自己以及同学们,是否可以一点一点地调整,如果同学之间没有联接,我能不能去做这个联接。如今大家都有很大的改变,这也代表着我们都长大了,不过大家的这个长大没有离开童真,我也希望同学们能够带着这份童真,这些思考 ,继续去前进。”
总觉得来日方长,却不知时光匆匆。这门短暂且漫长的课程就要结束了,而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大家的改变和成长更让我觉得是《音乐基础》这门课程以及李洋老师赠予我们每个人的珍贵财富,我们在这门课程当中学会了自我表达,并且勇敢的将它表现出来,也知道了社会化互动的重要性,这将非常重要的影响着我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而老师也学会了接纳自己,及时调整。我相信这也将是您职业生涯中一次特别的体验与成长。我也会铭记这份热忱,继续向前,体验与享受接下来新的课程带给我的力量。或许就是在这门课程的推进当中才发现越来越喜欢李洋老师,也是在即将结束的那一刻才明白自己对于这门课程有多不舍。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感谢李洋老师带给我们所有的一切,从课程上的专业教学到人生路途的谆谆教诲,感谢您倾尽所能的点播和指导,感谢您的包容、关爱和改变。这些点点滴滴记录着您的心血,也是您对于我们辛勤的栽培和耐心教导,再次感谢您。祝您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平安喜乐,所愿皆可期。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
山高路远,感谢相遇。
(人文教育学院 王美婷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