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告

新闻报道
位置: 首页 > 新闻公告 > 新闻报道 > 正文

新进教师分享系列之:金融学院彭娟老师分享学习永远在路上

作者:教发中心   时间:2021-12-31   点击数:

   一、培训前:半“新”的我与我的教学困惑


我是一名新教师,但又不是。欧亚于我而言是新的:新的环境和新的同事。而我在读博之前,已经有了九年作为高校教师的经验。九年的教学,其实有一点点疲惫了。教与学是一个交互的过程,我可以激情澎湃地讲,我希望得到学生积极的回应。但事实并不是这样,相信很多高校教师都有相同的体验:学生并不配合,他们在课堂上偷偷摸摸干自己的事情,只有极少数特别自律的学生能够认真听讲。我也曾尝试设置更有趣的课堂情境(比如建立全概率公式与大学生恋爱择偶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时的效果是非常好的。但是,因为我承担的课程性质(枯燥且抽象的数学类课程),我并不能对每个知识点都赋予趣味。我任教的九年,经历了智能手机的普及与学生上课状态的进一步滑坡。教与学,更多的时候是我一个人的独角戏。所以,我有些疲惫和厌倦了。我秉持“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的理念,只管将每堂课的知识点传达到位,至于学生听不听得进去,我以为,作为成年人,他们应该自己判断和选择。


博士毕业入职之后,分院给我分配的任务以科研为主,教学为辅(暂时、大概)。我也满足于这样的安排,觉得无需再将主要精力放在改进教学上。最近分院让我给学生做了一个行业前沿讲座,我搜集了很多资料,精心选择内容,设计PPT。在这个过程中,我甚至自身都学到了新东西,想通了专业上的一些问题。我觉得我准备的东西是有趣的,也是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我期望看到大部分学生能在听完讲座后有感悟,有启发。然而,实际的效果是:自觉自律的学生,听得很投入很认真,也积极回应我的提问,有个学生课后还找我谈了十几分钟,觉得很有收获。而更多的学生,我看的出来,他们只是完成了听讲座的签到任务而已。讲座效果再次印证了我的想法:受限于学生的层次和基础,大学老师真的很难“带动”大部分学生。所以,我以为今后的教学,已难以改进,但求尽职责,无过错。


二、培训感悟:与优秀教师和先进教育教学理念为伍


11月底,学校下达了培训通知,我一度以为这不过是一场形式主义的流程。可是,随着学习过程的推进,我发现其中干货满满,我之前的教学困惑竟得到了很好的解答。


首先,我想表达自己的惊讶:欧亚原来有这么多优秀的教师。我之前也参加过课堂教学比赛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欧亚的优秀教师,他们在教育理念、方法和技术上已经走到了非常先进的行列。更重要的是,他们并不局限于课堂教学,而是将触角延伸到课堂之外;不是空谈教育理论,而是切实将理论用到了实践当中并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教学成果。他们演示的教学过程照片,显示了教与学原来可以不枯燥、不被动,可以突破学生惰性的限制,可以这样其乐融融。不是“乐趣”在激发学生学习,而是“学习”本身在激发学生学习。我感觉我的教书育人之魂在复苏:如果可以把学生教好,如果有办法改变他们,我愿意再次尝试。


三、培训收获之一:备课有了明确方向


下个学期,课程中心给我安排了《数据分析与挖掘》这门课。当我了解到这门课是面向21级物流管理专升本学生时,我感觉到情况不妙。这门课程,对于统计专业这类偏重数据处理的专业,都需要安排在大三修习。它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素养和必要的思维能力。对处于大一下学期的学生讲授这门课程,我感觉到压力,因为我不想迁就他们的能力水平,降低课程达标要求。因为,我认为这是一门非常实用的课程,学好这门课对他们提升就业竞争力很有帮助。我构思过教学方案,但经过培训,我的构思变得更具体。在专业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我更加明确了该做什么,该怎么做。


综合培训中学到的教学理论,我发现反向教学设计正是解决教学问题的钥匙,而通过对优秀说课视频的观摩,我进一步习得如何将这种理念应用到实践之中。我应先确定具体目标,这需要结合人才需求来考虑,再考虑检验目标是否达到的评价方式。随后确定适合学生达成目标的学法,然后才是教师的教法。最后形成一般目标。这种方法,为我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清晰的指引,也让我认识到,学生学不好,在归咎于学生的自觉性之外,可以做出什么样的改进。我对备好这门课上好这门课有了信心,并对实践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燃起了兴趣。


四、培训收获之二: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是迁就学生


乍听“以学生为中心”,我是抵触的。学生想毫不费力拿到毕业证并不在乎学不学得到东西,想上课听老师说相声大过于学习新知识,我不愿意迁就他们的惰性。然而,通过深入地学习,我发现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是迁就学生。


以学生为中心,先要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是学生思维模型构建的过程,而不是接受知识灌注的过程。之前的我,正是希望学生欣然接受知识的灌溉,而这是违背学生的认知规律的,所以是低效的。现在,我认识到,教师要做的不是把知识塞给学生,而是要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思维模型。我之前曾纠结于没有充分地讲授,在课堂上花费太多时间让学生自己讨论和学习是否会被听课者诟病:教师偷懒了,没有尽职。现在,对这个问题我豁然开朗:“凡是学生能自学的一律不教”,否则将剥夺学生形成自身认知模型的机会;教师是学生发展的“协助者”,而不是“知识的传递者”。


以学生为中心,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18~25岁是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因此不能因为照顾学生的畏难情绪而降低理论课的教学要求。之前我一直坚持对学生要有一定的要求,现在我在这里找到了理论支撑。更重要的是,我知道了该怎么做: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合理有效的教学效果评价方法并及时反馈给学生、确定适合学生并适配教学目标的学生学法与教师教法。教师不能满足于“教书”,即帮助学生获得知识,还要“育人”,即帮助学生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我认识到,在教学设计中,要将“育人”目标以“一般目标”的形式,反映出来并实践下去。


五、培训收获之三:教育技术升级


培训中有《高效美观的PPT》设计这一课程,让我收获满满。我喜欢给自己的课程设计PPT,但苦于效率低下。这门课,让我从一个需要借助别人模板的菜鸟,转换成一个可以自己设计漂亮PPT的准高手。从中,我学到了利用母版设计提高效率、文字的选择和美化技巧、文字转图片的便捷工具等诸多干货,这将大大提高我的PPT制作质量和效率。


2015年之前,我的教学工作还是以课堂为主,与学生的线上交互局限于QQ,并且交互很少。《Tronclass使用》这门课程让我了解到现在的教育技术又上了一个台阶。我觉得这个系统很好很方便,但也担心下学期上课能否熟练使用。这个培训于我而言犹如及时之雨,解决了我的后顾之忧。


六、总结


这次培训,收获颇丰。我学到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技术,这解决了我多年的教学疑问,重新点燃了我的教书育人热情,对我今后的教学工作多有裨益。我将践行这些先进理论,扮演好学生的良师益友的角色。在帮助学生发展的过程中,也不断充实自己,实现自身的更大价值。


手机版